你就是,就是你!

九分教

九分教(navāṅga),又稱九部經,
佛教術語,是對佛教經典中其經文體裁、形式的一種分類法
出現於玄奘所譯的《本事經》、大眾部的《摩訶僧祇律》和赤銅鍱部的《巴利律藏》。
說一切有部的論藏和大乘佛教通行十二分教(dvādaśāṅga)。

大眾部《摩訶僧祇律》的九分教

  1. 修多羅(sūtra),即契經,散文的長行直說,通於經藏與律藏。
  2. 祇夜(geya),即重頌
  3. 授記(vyākaraṇa),又譯記說
  4. 伽陀(gāthā),即偈頌、不重頌偈,又譯伽他、偈陀、諷頌
  5. 優陀那(udāṇa),即自說,又譯憂陀那
  6. 如是語(itivṛttaka、ityuktaka),又譯本事
  7. 本生(jātaka)
  8. 方廣(vaipulya)
  9. 未曾有(adbhūtadharma)

其中祇夜、伽他、自說都是韻體的偈頌,「偈頌」一詞有時專指伽他。

赤銅鍱部《巴利律藏》的九分教:

  1. sutta(契經)
  2. geyya(祇夜,應頌)
  3. veyyākaraṇa(記說)
  4. gāthā(偈頌)
  5. udāna(自說)
  6. itivuttaka(如是語)
  7. jātaka(本生)
  8. abbhutadhamma(未曾有法,稀有法)
  9. vedalla(毘陀羅,智解),梵語為vaidalya,玄奘翻為「廣破」

現代佛學研究者如印順法師認為,
九分教中,最早出現的是契經(修多羅),
修多羅原意是結集,所有結集出的經文原來都可被稱為修多羅。

之後,僧團將
經典長行散文的部份,稱為修多羅,相當於《雜阿含經》中的〈蘊誦〉、〈六處誦〉、〈因誦〉、〈道品誦〉;
偈頌部分,稱為祇夜,相當於《雜阿含經》中的〈八眾誦〉。這是九分教中最基礎的部份,包括了最原始的經與律。

隨著經、律的數量增加,僧團將固有修多羅之外,針對經、律進行分別、
問題解答的長行散文,稱為記說。

另外隨著佛教傳播各地,增加許多通俗而易於傳誦的頌偈。為了與祗夜區分,
僧團將一些感嘆、敦促學佛的頌偈,稱為優陀那,相當於後世的法句經。
其他宣說法要的頌偈,不屬於祗夜與優陀那,就歸為伽陀,
後世巴利藏小部經集中的一些頌偈,如〈義品〉、〈波羅延拏品〉、〈蛇經〉、〈陀尼耶經〉、〈犀角經〉、〈牟尼偈〉等皆屬於此。
優陀那與伽陀通常被歸類於雜藏之中。這五支經典,是一切經教的基礎。

在佛教經典繼續增加之後,承續記說風格的經典,進一步被分類。
其中,傳聞是佛如是說的經典,被稱為本事
本事進一步區分,傳聞是佛說法義的經典,被稱說如是語;
傳聞中,先賢的行事與故事,稱為本事;
而本事中,佛與其弟子的前世故事,稱為本生
經典中,講述佛及其弟子的希有功德以及故事的部份,稱為希法或未曾有法
講述深法廣義的經典,被稱為方廣

這些經典原先都被歸類在記說之中,但因為它的範圍更大,記說原有的定義無法涵蓋,因此被獨立出來,本事、本生、希法與方廣,這四類經典,形成了四阿含中長阿含經、中阿含經、增壹阿含經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