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卷11:「(二七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獨靜思惟:「云何為我?我何所為?何等是我?我何所住?」
從禪覺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我獨一靜處,作是思惟:
『云何為我?我何所為?何法是我?我於何住?』」
佛告比丘:「今當為汝說於二法。諦聽,善思,
云何為二?眼色為二。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為二,是名二法。
比丘!若有說言:『沙門瞿曇所說二法,此非為二,我今捨此,更立二法。』
彼但有言數,問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境界故。
所以者何?緣眼、色,生眼識。
「比丘!彼眼者,是肉形、是內、是因緣、是堅、是受,是名眼肉形內地界。
比丘!若眼肉形,若內、若因緣、津澤、是受,是名眼肉形內水界。
比丘!若彼眼肉形,若內、若因緣、明暖、是受,是名眼肉形內火界。
比丘!若彼眼肉形,若內、若因緣、輕飄動搖、是受,是名眼肉形內風界。
「比丘!
譬如兩手和合相對作聲。如是緣眼、色,生眼識,
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
此等諸法非我、非常,是無常之我,非恒、非安隱、變易之我。
所以者何?比丘!謂生、老、死、沒、受生之法。
「比丘!
諸行如幻、如炎,剎那時頃盡朽,不實來實去。
是故,比丘!於空諸行當知、當喜、當念:
『空諸行常、恒、住、不變易法空,無我、我所。』
譬如明目士夫,手執明燈,入於空室,彼空室觀察。
「如是,比丘!
於一切空行、空心觀察歡喜,
於空法行,常、恒、住、不變易法,空我、我所。
如眼,耳、鼻、舌、身、意法因緣生意識,
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
此諸法無我、無常,乃至空我、我所。
比丘!於意云何?眼是常、為非常耶?」
答言:「非常。世尊!」
復問:「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言:「是苦。世尊!」
復問:「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世尊!」
「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如是多聞聖弟子於眼生厭,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知見: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時,彼比丘聞世尊說合手聲譬經教已,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成阿羅漢。」
(CBETA 2021.Q1, T02, no. 99, pp. 72b20-73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