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就是你!

雜阿含經 – 漢譯四阿含之一

在前一篇 “阿含經” 裡面提到 “漢譯四阿含”

  1. 《長阿含經》共 22 卷 30經
  2. 《中阿含經》共 60 卷 222 經
  3. 雜阿含經 –
    3-1《雜阿含經》存 48 卷 1359 經
    3-2《別譯雜阿含經》存 16 卷 364 經
  4. 《增一阿含經》共 51 卷 472 經

漢譯《雜阿含經》與對應的巴利本《相應部》一起,被學術界認為是接近原始佛教原貌的佛陀言論集之一。

「雜阿含」之名,可能譯自與「巴利語:saṃyuttāgama,梵語:saṃyuktāgama」相當的印度詞彙。

在四阿含中,雜阿含是依 五蘊、六入處、因緣、食、四諦、界、三十七道品等,將眾多 “相應” 主題的短經編集在一起,因此又稱為 “相應阿含”。

大抵初期譯作「雜」(雜通「襍」字,取其「聚集」、「相配合」、「短小細碎」,或「次第相間雜」之義),後期才譯作「相應」。

《雜阿含經》文章精簡雜錄,現存一千三百五十九篇經文,乃佛陀在世時以「五蘊」、「六入處」、「十八界」為禪觀,對「緣起」、「四聖諦」的闡釋,了知一切法是「無常」、「苦」、「空」、「無我」,從而獲得真正的解脫。

印順認為雜阿含中,長行的「修多羅」,是「相應」;偈頌的「祇夜」,為「雜」。從「修多羅」部分得名,為「相應部」、「相應阿含」;從「祇夜」偈頌的部分,得名、演變為「小阿含」、「雜藏」 。在《雜阿含經部類之整編》中認為四阿含經的集成先後,是以『雜阿含經』為根本的。

近現代學者一般以《阿含經》為原始佛教研究的首要依據。如印順在《雜阿含經論會編(上)》自序中認為:「『雜阿含經』(即『相應阿含』,『相應部』),是佛教界早期結集的聖典,代表了釋尊在世時期的佛法實態。佛法是簡要的,平實中正的,以修行為主,依世間而覺悟世間,實現出世的理想──涅槃。在流傳世間的佛教聖典中,這是教法的根源,

參考資料: 雜阿含經 – 維基百科

臉書版 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