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禪宗機鋒:好雪片片 不落別處
上堂。舉。龐居士辭藥山。山命十禪客。送至門前。士指空中雪云。好雪片片不落別處。時有全禪客云。落在甚麼處。士便與一掌。全云。居士且莫草草。士云。恁麼稱禪客。閻老子未放爾在。全云。居士作麼生。士又與一掌。師云。雖則是兩掌。其間有擡有搦。有收有放。
虛堂和尚語錄卷之二 – 婺州雲黃山寶林禪寺語錄
《皇極經世》中的“觀物”
觀物者,非以目觀之也,
非觀之以目,而觀之以心也,
非觀之以心,而觀之以理 心。
以目觀物,見物之形,
以心觀物,見物之情,
以理觀 物,見物之性。
以“目”“心”觀物,均帶有主觀性,所以只能見到事物“形”“情”等表面的東西。
而以“理”觀物,卻不帶主觀,所以能見物之性,認識事物 的本質。
知之一字眾妙之門眾禍之門
那箇是生而之知者。如趙州作沙彌時。同本師行脚到南泉。值南泉臥次。本師禮拜了。趙州方禮拜。南泉問云。近離甚處。州云。近離瑞像。泉云。還見瑞像麼。州云。瑞像則不見。面前只見臥如來。南泉遂起問。爾是有主沙彌。無主沙彌。州云。是有主沙彌。泉云。那箇是爾主。若是如今禪和家。便近前彈指。打箇圓相。喝一喝拍一拍。拂袖便行。放出這般惡氣息。爾看他趙州。緩緩地近前道。孟春猶寒。伏惟和尚尊候萬福。泉乃喚維那云。此沙彌別處安排。
次日却來問。如何是道。南泉也不行棒。也不下喝。也不談玄。也不說妙。也不牽經。也不引論。也不舉古人公案。亦不說事。亦不說理。只實頭向他道。平常心是道。為他趙州已理會得平常心了。便却問。還假趣向也無。泉云。擬向即乖。州云。不擬爭知是道。泉云。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真達不疑之道。猶如太虛廓然蕩豁。豈可於中彊是非耶。趙州於言下千了百當。
南泉道。道不屬知。不屬不知。圭峯謂之靈知。荷澤謂之知之一字眾妙之門。黃龍死心云。知之一字眾禍之門。要見圭峯荷澤則易。要見死心則難。到這裏須是具超方眼。說似人不得。傳與人不得。所以圜悟先師說。趙州禪只在口脣皮上。難奈他何。如善用兵者。不齎糧行。就爾水草糧食。又殺了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