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受故 即遠離塵垢
眼根不受。色境不受。眼識不受。眼觸不受。眼觸為緣所生諸受。皆悉不受。耳鼻舌身意根不受。聲香味觸法境不受。耳鼻舌身意識不受。耳鼻舌身意觸不受。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皆悉不受。諸苾芻。由如是故。一切法不受。以不受故。即遠離塵垢。而得解脫。
2010 年 9 月 10 日
2010 年 7 月 25 日
觀音法門 耳根圓通 (五陰 六結 八識)
初于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初于聞中】:最初是由耳根聞性中,下手來修,以耳根為所入之妙門。這“聞中”二個字,要特別注意。不是肉耳之中,不是耳識之中,亦不是意識之中;而是不生不滅的聞性,亦即如來藏性之中。
2010 年 7 月 25 日
2010 年 7 月 25 日
2010 年 7 月 21 日
2010 年 7 月 21 日
內觀智慧禪 – 大波浪、小波浪的流轉過程
第二種層次,稱為純粹覺知(Bare Awareness),由開發直覺第六感而來,這是超越概念的覺知層次,我們藉由「心觸碰所緣」的「感覺」(Feel, 非苦/樂心受)來了別,在這個層次,我們不再絕對依賴會思考大腦的根門,而更進一步,開始一種更精細、更直覺的觀察和直接認知,它不經由五根門的篩選過濾,不會形成概念。
第三種層次,證悟、如實知的本覺(Pure Awareness),是由證悟實相或正知、明光而來的本覺,最精細微妙、不藉由六根門的如實觀,運用大自然的力量(體用),如實的本覺。我們不但如實觀察,了別注意力所在的所緣,也明白過程中的法性如何運作,其實,這時我們已成為過程本身,明白了這一層之後,「萬事萬物本無物,諸相非相,僅為變異過程爾」。處於這種覺知層次時,我們目擊高度空間微妙無量的法性(法相萬千),這是形成一切事物的基礎。
2010 年 7 月 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