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就是你!

24 1 月, 2014

佛陀為何不願意回答有關「十四難」的問題

在佛教經典中,佛陀對有些問題不予回答,這就是有名的十四無記。可歸納為四類16個問題。

第一類問題:這世界:(1)是永恆的?(2)還是非永恆的?(3)是既永恆又非永恆?(4)還是非永恆又非不永恆?

第二類問題:這世界:(1)是有限的?(2)還是無限的?(3)是既有限又無限?(4)還是非有限又非無限?

第三類問題:證得大覺的聖者(或如來)死去以後:(1)是存在?(2)還是不存在?(3)是既存在又不存在?(4)還是非存亦非不存在?

第四類問題:心靈與肉體:(1)是一?(2)是異?(3)是既一又異?(4)還是非一非異?

我們可以看出,這四類問題是相當重要的哲學問題。古往今來,東方和西方的哲學家和宗教家,朝夕研究,極欲解決,但均無明確之結果。由於其宗教意義巨大,當時很多的學者和宗教領袖都想和釋迦牟尼探討這些問題,以期獲得圓滿的回答。可是,佛陀一概堅決拒絕回答這些問題。這就是佛典中常說的「十四無記」,又作「十四不可記」或者「十四難」。

閱讀更多 »

什麼是現量,比量和非量

唯識學有三量,這個“量”有三量,這個名詞必須要記得:現量、比量、非量,這三個量要記得。實際上還有個名詞,在三量以外還有個“聖教量”。

我們曉得,這個現量,“量”是什麼東西?首先要搞清楚,量是一個邏輯上的觀念。勉強拿現在觀念來講就是“範圍”,這個是眼睛當時的現量,等於一個照相機對好了一個鏡像的鏡頭,這個是現量,照相機就呈現出來,這個叫現量、現量境。呈現出來。

那麼現量在唯識學上的名詞,用處最多是意識方面的比方。意識方面這個三量比方用處比較多。因為說我們這個意識的現量,意識就是我們譬如講打坐吧,我們拿證成道理來講,作功夫求證,一個人打坐坐起來,六根一擺,身體腿一盤,手一收,這個時候,也不要念佛、也不要修氣功、也不要念咒,什麼都沒有,這一剎那一擺的時候,心裡頭什麼都不去分別,這一剎那之間,就是六根的現量擺在這兒,裡頭沒有思想,可是都知道,這是意識清淨的現量,意識境上的現量。

閱讀更多 »

捨得的藝術 星雲法師

同 樣的物品在會運用的人手上,是珍品;不會運用的人,珍珠瑪瑙也會變成廢土砂石。就如同一個人才,放對位置,則彼此獲益;不懂賞識,再優等的良馬也視作劣馬 用來推磨子,不也枉然!世間萬物萬靈必定都有價值,但看明眼巧手如何提鍊、抽絲剝繭!若是用人不當、用物不當、用言不當,不但錯失良機良緣良才,更造成浪 費。

閱讀更多 »

萬象森羅

南朝 梁·陶弘景 《茅山長沙館碑》: 夫 萬象森羅,不離兩儀所育; 百法紛湊,無

閱讀更多 »

佛光山星雲大師親自傳法給心道法師

今日(2013/08/28)是星雲大師87歲壽辰,在今年大師生日的時刻,特別舉行臨濟宗第四十九代佛光山第二代傳法大典。共有來自全球各地69位受法法子,前往佛光山與大師隆重接法。

昔依止大師剃度出家 今依教奉行納受法傳

四十年前,我在佛光山叢林大學依止星雲大師剃度出家,大師就是我的老師。我個人的修行因緣是頭陀行苦修,但一路以來受到大師的啟蒙,才有現在這樣入世弘法的精神,今日回到佛光山接法,則是依教奉行納受法傳,也感謝大師的剃度傳法之恩。

接法,就是要「正法傳承、荷擔如來」

而 我的法教也是主張「三乘合一、多元宗教」的共生法則,這是來自佛陀的「法界緣起、悲心周遍」,也相應星雲大師「八宗兼弘」的理念。一九九四年,我回到緬甸 接南傳烏郭達剌國師的法脈;二OO一年接了藏傳寧瑪噶陀莫札法王的法脈;二OO七年則接了弘法寺本煥長老的法脈。這次回來接大師的法脈,是師徒之間的傳 承,也是承繼佛陀的正法傳承。如同大師「八宗兼弘」的理念,對於佛陀所遺留的教法沒有分別的選擇弘揚,大門廣納,人人都可以四面八方的學習,如此便能將佛 教的生命延伸。

閱讀更多 »

近期文章

分類文章

熱門文章

  1. 什麼是格西?什麼是仁波切、喇嘛、活佛?
  2. 佛陀為何不願意回答有關「十四難」的問題
  3. 什麼是現量,比量和非量
  4. 離四句 絕百非
  5. 大乘三系: 性空唯名 虛妄唯識 真常唯心
  6. 莊子•外物篇:涸轍枯魚
  7. 維那與悅眾
  8. 因陀羅網
  9. 我只是為了看到孩子們的笑容
  10. 達摩西來無一字
  11. 華嚴經摘錄
  12. 虛空生汝心內 猶如片雲點太清裏

標籤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