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應隨時間而順現代化,也應隨空間而本土化。台灣與日本的佛教,和美洲發展的佛教都會不一樣。中國佛教為何不能接受日本或歐美的出家眾、和尚穿西裝?其實,中國傳承或台灣佛教法師穿的根本不是原始袈裟,也是古代中國人的服裝。
中國佛教隨順中國的風俗才能夠保留,所以本土化是可以接受的,不本土化,佛教早就不存在。
明治以後,為了適應時空的需要,日本的和尚穿西裝,還可以結婚。比丘有比丘戒,一定得獨身,日本和尚只能稱優婆塞和尚,不能稱作比丘和尚。
和尚穿著的衣服,其實是宗派的制服。如同慈濟有制服,法鼓山有制服,應為團體服,不是袈裟,不能稱為比丘,但是可以稱為和尚。僧伽梵文是 Sangha,意思是和合眾;和合眾的上人、領袖稱作和尚。Sangha 這裡是廣義的解釋,出家眾的和尚及在家眾的和尚,在家眾的和尚是團體的領導者。
研究梵文字 Sangha 與 Bhikku 的不同之處,Bhikku(比丘)和 Bhikkuni(比丘尼)是要嚴守獨身的規定,是志願的。而 Sangha 包括 Bhikku、Bhikkuni 與 Upasaka(優婆塞)、Upasika(優婆夷),所以日本的和尚,可以稱為廣義的和尚,不是狹義的和尚。未來,出家人數會越來越少,天主教也是如此,富裕的白種人出家的更少,現在年輕的神父幾乎都來自第三世界的國家。
Source: Chen-huang Cheng (四)本土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