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三獸渡河,同入於水,
三獸有強弱,河水有底岸,
兔、馬力弱,雖濟彼岸,
浮淺不深,又不到底;
大象力強,俱得底岸。
三獸喻三人,水喻即空,底喻不空,
二乘智少不能深求,喻如兔馬;
菩薩智深,喻如大象;
水軟喻空,同見於空,不見不空;
底喻實相,菩薩獨到,
智者見空,及與不空。
到又二種:
小象但到底泥,大象深到實土,
別智雖見不空,歷別非實,
圓見不空,窮顯真實。
如是喻者,非但簡破兔、馬二乘非實,
亦簡小象不空非實,
乃取大象不空,為此經體也。
此約空、中,共為真諦,作如此簡也。
摘錄自: 妙法蓮華經玄義 卷第八下 天台智者大師說
三獸喻三乘,河喻空理也。謂通教聲聞、緣覺、菩薩同出三界,取證空理,而根器有大小,行位有淺深,如象、馬、兔,同共渡河,而有淺深之異。故以此為喻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一、象渡河〕,象渡河者,喻菩薩之人也。謂菩薩修六度萬行,利益眾生,斷見、思惑,及斷習氣盡,而證菩提。如象之渡河,得其底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智慧也。見、思惑者,意根對法塵而起分別曰見惑;眼耳鼻舌身貪愛色聲香味觸五塵曰思惑。習氣者,即見、思餘習之氣分也。)
〔二、馬渡河〕,馬渡河者,喻緣覺之人也。謂緣覺修十二因緣,斷見、思惑,雖兼斷習氣,未能淨盡,而證真空之理。如馬之渡河,雖不至底,而漸深也。(十二因緣者,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三、兔渡河〕,兔渡河者,喻聲聞之人也。謂聲聞修四諦法,斷見、思惑,未能除斷習氣,而但證真空之理。如兔之渡河,但浮水而過,不能深也。(四諦者,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