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就是你!

次第解六結(五陰 八識 六結 五妄想 五邊際)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四

解結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

解結要由次第來解開。但最初怎會結縛在一起呢?是因依真起妄。妄有六結,六結即五陰,由不生不滅之如來藏,因一念無明,晦昧為空,便和有生滅之妄相互相結合,而成阿賴耶識,即第八識。第八識本來叫含藏識,即如來藏,因受無明薰染,變成阿賴耶識。故由識陰先起而有行陰,即第七識,末那識又叫傳達識,專傳達六識之意思到八識處。然後有想陰,即第六識,再有受陰,即前五識;再有色陰,即內之根身,外之世界。前四陰比較微細,每陰有一結,色陰比較粗,故有二結。解結要從內向外,亦即從粗至細,次第解開;六結解盡,五陰消滅,五濁亦就澄清。因推究根本,是由六根和五陰混合在一起而生出五濁,便有種種煩惱障礙。現在要解結,便不要向外馳求,跟著識陰到處亂跑。因我人最初受生是由識陰。由識陰和五陰結成生死縛,便不得解脫。現在先由識陰解除,一根解脫,其他五根也就清除。

修道入手法門,也要從六根門頭來修;眼不隨色轉,耳不隨聲轉,鼻不隨香轉,舌不隨味轉,身不隨觸轉,意不隨法轉,把六根門頭境界,旋轉過來,收拾身心,反求諸己。再選擇最圓滿之根來修。眼根、鼻根和身根不圓滿,耳根、舌根和意根最圓滿。佛暗示耳根最圓滿,但沒有言明,要阿難自己選擇,若證得一根圓通,餘五根之結亦解,便能入聖人之法性流,逆凡夫之生死流,就能成正等正覺。

———–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十

此五陰元。重疊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

這五陰的根元,是由於一念妄動,迷藏性以為識性,成為生因識有。有識相就有行,動必取境就有想,能取見分就是受,所取相分就是色。因一念妄動,便成五陰重疊渾濁相。

滅從色除:若是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則色性自滅,而受、想、行、識亦隨而滅,是由粗而細。五陰之生起,就如人穿衣一樣,先自內向外而漸穿著。五陰消滅,就如人脫衣,必自外向內而漸脫去。

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若能明白五陰本因之道理,同是妄想,當體即空,由此一念頓悟,便能消除五重妄想。若就事言,則世間一切諸所有物,雖皆菩提妙明真心,但因無量劫以來,我執太深,法執更堅,色心諸法,都有微細種子,潛藏于八識田中,故不能一念就可以頓滅,必須次第來掃除,故用戒定慧修持力,由淺而深來次第把它掃除,才能恢復本來清淨。

資料來源: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 – 萬佛城宣化上人

編者註:本文內容取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實體印刷版

五陰
八識 內之根身
外之世界
前五識 第六識 第七識
末那識
第八識
阿賴耶識
五大妄想 名為堅固
第一妄想
名為虛明
第二妄想
名為融通
第三妄想
名為幽隱
第四妄想
第五顛倒
細微精想
五邊際 唯色與空
是色邊際
唯觸及離
是受邊際
唯記與忘
是想邊際
唯滅與生
是行邊際
湛入合湛
歸識邊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近期文章

分類文章

熱門文章

  1. 什麼是格西?什麼是仁波切、喇嘛、活佛?
  2. 佛陀為何不願意回答有關「十四難」的問題
  3. 什麼是現量,比量和非量
  4. 維那與悅眾
  5. 離四句 絕百非
  6. 大乘三系: 性空唯名 虛妄唯識 真常唯心
  7. 莊子•外物篇:涸轍枯魚
  8. 華嚴經摘錄
  9. 因陀羅網
  10. 文始真經
  11. 達摩西來無一字
  12. 我只是為了看到孩子們的笑容

標籤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