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佛書將戒、定、慧中的慧,實相般若等名相,解釋得非常抽象,教人難以理解。大乘佛教所強調的出世間智慧,是與空性有關的,空性智慧並不是靠吾人第六意識所得到的,經常越講越模糊。「慧」到底是指什麼?講不清楚,只好以不可思議、不可言傳做結論,所謂離言絕思、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巴利文 paññā,梵文 prajñā 的音譯是「般若」,意譯是「智慧」。《清淨道論》(The Path of Purification)把 paññā 解釋為 understanding(了解),了解事理,了解人生宇宙的真相,就是「慧」。《清淨道論》屬於南傳佛教,所說的慧,主要是緣起的智慧,也有談到空性。當然在印度「智慧」指的是對於身心五蘊的了解,對於因果關係的了解,對於生死流轉的了解,都是屬於 understanding 的含意。
南傳佛教講智慧是透過聞思修而得到的智慧,用 understanding 就很容易了解了。中文用般若智慧,即使翻譯成wisdom,還是很抽象,不像 understanding 如此平易近人。
南傳佛教講的「慧」很具體,藉七清淨解說,「戒清淨」、「心清淨」之後,進而「見清淨」,見解要清淨:了解人生是業感緣起的,整個宇宙是緣起的,一切皆緣起;見解清淨之後,再「度疑清淨」,超越疑惑。接著「道、非道清淨」,了解能夠解脫煩惱的道是甚麼,不是甚麼。然後是「行道智見清淨」,最後「智見清淨」。次第如此清楚而詳盡。
讀英文佛書有時比讀中文佛書容易理解。
錄自 鄭振煌老師的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