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分教(梵語:dvādaśānga-buddha-vacana,意譯爲「十二佛語」),
又稱十二部經、十二分聖教(梵語:dvādaśāṅga-dharma-pravacana),
佛教術語,對於佛教經典中其經文體裁、形式的一種分類法。
說一切有部的論藏和大乘佛教通行十二分教。
十二分教源起於部派佛教時期,由九分教進一步發展而成,
在不同部派的典籍中,其次序有些微不同的差異。
十二分教是在九分教之外,再加上「因緣」、「譬喻」、「論議」三者,其項目如下:
梵語(IAST) | 音譯 | 意譯 | 大毘婆沙論之解釋 |
---|---|---|---|
sūtra | 修多羅 | 契經 | 謂諸經中散說文句,如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等。 |
geya | 祇夜 | 應頌、重頌 | 謂諸經中依前散說契經文句,後結為頌,而諷誦之,即結集文結集品(雜阿含·八眾誦)等。 如世尊告苾芻眾言:「我說知見,能盡諸漏。若無知見,能盡漏者,無有是處」。世尊散說此文句已,復結為頌,而諷誦言:「有知見盡漏,無知見不然,達蘊生滅時,心解脫煩惱」。 |
vyākaraṇa | 和伽羅那 | 記說、授記 | 謂諸經中諸弟子問如來記說,或如來問弟子記說,或弟子問弟子記說,化諸天等問記亦然。若諸經中四種問記、若記所證、所生處等。 |
gāthā | 伽他 | 諷頌、偈頌 | 謂諸經中結句諷頌彼彼所說,即麟頌(犀牛角經)等,如伽他言:「習近親愛與怨憎,便生貪欲及瞋恚,故諸智者俱遠避,獨處經行如麟角」。 |
udāna | 優陀那、憂陀那 | 自說 | 謂諸經中因憂喜事世尊自說。 因喜事者,如佛一時見野象王,便自頌曰:「象王居曠野,放暢心無憂,智士處閑林,逍遙志恬寂」。因憂事者,如佛一時見老夫妻,便自頌曰:「少不修梵行,喪失聖財寶,今如二老鶴,共守一枯池」。 |
nidāna | 尼陀那 | 因緣 | 謂諸經中遇諸因緣而有所說,如義品(義足經)等種種因緣。如毘奈耶作如是說:「由善財子等最初犯罪,是故世尊集苾芻僧制立學處」。 |
avadāna | 阿波陀那 | 譬喻 | 謂諸經中所說種種眾多譬喻,如長譬喻(長壽王本起經)、大譬喻(大本經)等。如大涅槃持律者說。 |
itivṛttaka、ityuktaka | 伊帝曰多伽 | 本事、如是語 | 謂諸經中宣說前際所見聞事,如說過去有大王都名有香茅、王名善見。過去有佛名毘鉢尸,為諸弟子說如是法。過去有佛名為式企、毘濕縛浮、羯洛迦孫馱、羯諾迦牟尼、迦葉波,為諸弟子說如是法如是等。 |
jātaka | 闍多伽 | 本生 | 謂諸經中宣說過去所經生事,如熊鹿等諸本生經,如佛因提婆達多說五百本生事等。 |
vaipulya | 毘佛略 | 方廣、方等 | 謂諸經中廣說種種甚深法義,如五三經(MN102)、梵網、幻網(梵文DA18)、五蘊、六處、大因緣(MA97)等。脇尊者言:此中般若說名方廣,事用大故。 |
adbhutadharma | 阿浮達磨 | 稀法、未曾有 | 謂諸經中說三寶等甚希有事。有餘師說:諸弟子等讚歎世尊希有功德,如舍利子讚歎世尊無上功德,尊者慶喜讚歎世尊甚希有法。 |
upadeśa | 優婆提舍 | 論議、廣演 | 謂諸經中決判黑說、大說等教。又如佛一時略說經已,便入靜室宴默多時。諸大聲聞共集一處,各以種種異文句義,解釋佛說。 |
資料來源: 十二分教 – 維基百科